高原冷凉蔬菜的“破圈”之路
来源:leyu乐鱼app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:2025-10-29 16:37:47
10月中旬,河湟谷地,青海省海东市协作土族自治县地头,协作社农户忙着采收菜薹和白菜。每年5月到10月,各类冷凉蔬菜在西宁、海东的田间地头装车,两天内即可抵达全国各地。
在地处高寒区域的青藏高原,青海是怎么把农业短板变为开展优势、把冷凉蔬菜开展成抢手工业的?从前的农业开展落后区域,一度吃菜多靠外省调运的青海,怎么逆袭成了许多当地的“菜篮子”?记者做了看望。
从协作县威远镇动身,沿243县道一路向北,沿途便是该县冷凉蔬菜首要栽培区,随处可见正在采收的农户。
本年的冷凉蔬菜收成不错。“加工出售了西蓝花等夏菜0.3万吨,产量400万元左右,现在田里还有一些菜待收。”协作县向隆栽培农人专业协作社负责人向成贵,正带着客商在仓库里清点蔬菜。
西蓝花归于冷凉蔬菜,植株成长最佳温度为15到22摄氏度,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形成成长不良。向成贵说,协作社的西蓝花是有机栽培,质量好,深受客商欢迎。协作县蔬菜办副主任李有全介绍,协作县均匀海拔在2600米以上,光照足够,昼夜温差大,夏日凉爽,为冷凉蔬菜供给了杰出的成长环境。
“来来来,尝尝涮火锅滋味怎么。”连日来,来自上海、广东、香港等地的菜商来到协作县收买,蔬菜办工作人员当令在田地里搭起天幕、架起火锅,让他们现场选菜涮火锅。客商们就地现摘现吃后,纷繁为当地蔬菜的质量信服。
这样的场景还出现在海东市乐都区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,西宁市湟中区、湟源县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,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……一车车冷凉蔬菜,从河湟谷地的沃野田畴运往全国,一批批收买商满意而归。
“最早在2010年,湟中区就开端打造‘菜篮子’。”湟中区蔬菜办主任胡建焜说,15年来,湟中区冷凉蔬菜栽培历经露地蔬菜、简易大棚、设备农业等不同栽培形式,栽培规划也从三五亩的散户栽培,开展到协作社上千亩地的规划经营,从首要满意省内到一起输出外省,规划和效益不断提高。
湟中区是全省冷凉蔬菜工业高质量开展的缩影。青海海提高、气候冷凉,蔬菜自带“绿色基因”,成为市场上辨识度极高的“生态标签”。安身优势,青海量体裁衣,错季出产高原冷凉蔬菜,上一年全省栽培培养面积约66万亩,产量达158万吨左右,其间70万吨外输。冷凉蔬菜成为青海农产品一张亮丽的新手刺。
冷凉蔬菜工业“火”了,青海省各区县蔬菜办的工作人员更忙了。刚从向成贵地点的协作社田里出来,李有全就接到电话,问询虫情测报设备装置地址。“装上后能第一时间监测虫情,协助农户及时应对。”李有全说。
虫情测报机就装置在协作县高原蔬菜工业园的田埂上。翻开手机应用程序,能清楚看到被招引、杀死的昆虫,内置软件能够一起剖析昆虫品种并计算。“当时的害虫首要是小菜蛾、螟蛾等蛾类。”技术人员介绍。
冷凉蔬菜喜冷凉气候,一起也需求相对湿润的土壤。为保证冷凉蔬菜优质高产,近年来协作县、湟中区等地蔬菜办发力做一件事:推行水肥一体化项目。
在协作县243县道旁,每隔一段就能看到水肥一体机。“只需求一个人操作,一台机器1天就能搞定100多亩菜地洒水上肥。”李有全介绍,相较于传统灌溉上肥办法,水肥一体化作业能节水节肥40%左右,提高亩产约10%。
良种育好苗,好苗出好菜。近年来,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院长钟启文团队引育结合,自主选育辣椒、西红柿、香瓜茄等高原特征蔬菜新品种28个,引入挑选国家蔬菜工业系统专家选育的新品种50余个。现在,这些质量更好、产量更高的新品种蔬菜正在河湟谷地落地生根。
走进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,技术人员正在温室内取样。“这儿能一起育苗65万株,只需25天,这些苦苣、菜薹苗就能移栽到田里。”胡建焜介绍。
本年,湟中区西堡镇东花园村龙财种饲养专业协作社基地里,就种上了园区培养的苦苣和菜薹。“菜薹开端采收了,苦苣第一茬6月初就发往深圳了,这是复种的第二茬。”协作社负责人钟光言介绍。
科技为翼,青海冷凉蔬菜品类渐渐的变多,质量迈向新高度,广袤高原勃发异样活力。
“协作6年了,咱们磨合得很好。”黄云青和记者说,每年他都要到青海收买冷凉蔬菜,“咱们的客户首要是广东各地的菜馆,对蔬菜质量要求高,都是采纳产地直供的办法。不到40小时,青海的蔬菜就能运到广东。”
黄云青的选材规范近乎苛刻。他将菜薹收买规范细化到35厘米,过长过短都不可。这与西宁市出台的菜薹规范不约而同——为加速冷凉蔬菜规范系统建造,西宁累计树立779项区域规范,还新增了21个绿色、有机农产品地标认证。
冷凉蔬菜采收后简单腐烂变质,大规划发往外地一定要处理好保鲜、贮存问题。青海长青蔬菜栽培专业协作社坐落湟中区拦隆口镇班仲营村,这儿建有一座3000吨库容的蔬菜保鲜库,一起装备了制冰间和泡沫箱出产车间。“冷凉蔬菜能够就地处理,第一时间打包发货,保质保鲜。”拦隆口镇副镇长马晓真说。
为让冷凉蔬菜高质高效抵达顾客,田间地头的初加工稳步推动。在湟中区共和镇上直沟村绿聚园联合社加工车间里,20余名乡民正在对新鲜大葱进行气喷枪预处理。通过高压气体冲刷,大葱外层被敏捷剥离,再由切叶打包打捆机包装,贴上商标送入冷库预冷,然后按订单发往宁夏、四川等地。
青海冷凉蔬菜不只热销国内,还远达海外。现在,海东市经海关认证的出口蔬菜基地达29个,蔬菜出口量占全省的54.3%。“本年全市估计出口特征优势农产品能达1万吨,上半年乐都区就出口蔬菜4200多吨,出口额128万美元,彩椒远销俄罗斯,马铃薯发往吉尔吉斯斯坦。”海东市农业乡村局副局长陈栋介绍。
热销的高原冷凉蔬菜成为富民大工业。协作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朱安香和记者说,全县年产各类蔬菜17万吨,其间外销13万吨,产量打破7.6亿元,带动2万余户农户参加,均匀增收2万余元,还供给50多万人次的务工时机,完成务工收入5000多万元。

